我國地方豬種主要有哪些?種質(zhì)特性如何?
我國地域遼闊,各地自然氣候、飼料資源、膳食習(xí)慣等千差萬別,人們選種的要求不一樣,經(jīng)過長期的自然與人工選擇,形成了許多各具特色的地方豬種。根據(jù)其起源、生產(chǎn)性能、外貌特點和生活環(huán)境等,將其分為六大類型,分別是華北型、華南型、華中型、江海型、西南型和高原型。
(1)華北型。分布于淮河、秦嶺以北。此類型體質(zhì)健壯,骨骼發(fā)達,四肢粗壯,背腰狹長,腹不太下垂,肌肉發(fā)達。頭較平直,嘴筒長,耳大下垂,毛粗密,多為黑色。母豬性成熟早,繁殖性能強,窩產(chǎn)10頭~12頭,ru頭8對左右。耐寒、耐粗飼,但增重較慢,板油多,屠宰率較低,一般60%~70%。代表品種有東北民.豬,西北的八眉豬,黃淮海黑豬、漢江黑豬和沂蒙黑豬等。
(2)華南型。分布于南嶺和珠江以南地區(qū)。表現(xiàn)為“矮、短、寬、圓、肥”的外部特征,腹大下垂。頭相對較短寬,嘴短、耳小,毛多為黑白花。母豬性成熟早,但繁殖性能稍差,窩產(chǎn)8頭~9頭。耐熱,早熟易肥,皮薄肉嫩,屬脂肪型豬種,屠宰率75%。代表品種有藍塘豬、陸川豬、香豬、五指山.豬、粵東黑豬、槐豬和滇南小耳豬等。
?。?)華中型。分布于長江和珠江之間的廣大地區(qū)。體型與華南型相似,但體型較大,生產(chǎn)性能介于華南型與華北型之間。母豬產(chǎn)仔數(shù)10頭~12頭,ru頭6對~7對。生長較快,經(jīng)濟成熟較早,肉質(zhì)細嫩,屠宰率70%左右。本類型豬較多,代表品種有浙江金華豬、大花白豬、寧鄉(xiāng)豬、皖浙花豬、武夷黑豬、莆田豬和大圍子豬等。
?。?)江海型。主要分布于長江下游和沿海地區(qū),地處華北型和華中型中間狹長的過渡地帶。主要由華北型與華中型雜交選育而成,外形和生產(chǎn)性能因類別不同而差異較大。共同特點為毛黑色或有少量白斑,頭中等大,耳大下垂。性成熟早,繁殖率高。母豬平均窩產(chǎn)13頭以上,ru頭8對以上,經(jīng)濟成熟早,增重快,屠宰率在70%左右。代表品種有太湖流域的太湖豬、姜曲豬,安徽的圩豬、虹橋豬等。
(5)西南型。主要分布于云貴高原和四川盆地。頭大,腿粗短,毛以全黑或“六白”為主,也有黑白花和紅毛豬。繁殖率中等,窩產(chǎn)仔數(shù)8頭~10頭,ru頭5對~6對。肥育能力強,屠宰率65%~79%,多屬肉脂兼用型。代表品種有榮昌豬、內(nèi)江.豬、成華豬、烏金豬和雅南豬等。
?。?)高原型。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區(qū)。體型小,似野豬,頭狹長呈錐形,腹小而緊收,臀傾斜。毛為全黑或黑白花。繁殖率低,ru頭5對居多,窩產(chǎn)仔5頭~6頭,哺育率不高。成年體重小,屬晚熟品種。肉味醇香,但屠宰率較低,僅65%左右。代表品種有青藏高原的藏豬和合作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