豬增生性腸炎

2019-09-23 07:11:07    瀏覽次數  857
  降溫、混群、換料等應激都能引起豬的回腸炎,下面來全面了解一下豬回腸炎的致病因素、臨床癥狀和防治方案,以便大家安全有效的防治此病。
 
  一、病原學:
 
  回腸炎的病原是細胞內勞森菌,這種細菌嚴格細胞內寄生,不能在普通培養(yǎng)基上生長,只能在一些細胞系上培養(yǎng)。細胞內勞森菌呈短桿狀,兩端呈錐形或鈍圓形。5-15℃糞便中的細胞內勞森菌在空氣中2周仍有感染力,對一般的消毒劑有抵抗力。
 
  二、流行病學:
 
  直接接觸是本病最主要的傳播方式,傳染源主要是病豬以及亞臨床感染豬。潛伏期7-21天,感染劑量越高、潛伏期越短。
 
  除了病豬外,工作人員的服裝、靴子和器械均可攜帶本菌。本菌可在鼠體內繁殖,嚙齒類動物是本病的傳播媒介之一,因此滅鼠有利于控制疾病傳播。
 
  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誘發(fā)回腸炎,這些因素包括:各種應激反應,如轉群、混群、晝夜溫差過大、密度過高等;豬群內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(如圓環(huán)病毒病、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等)以及飼料中霉菌毒素作用造成豬的抵抗力降低;豬場同時存在其他腸炎病原,如豬疾病密螺旋體、結腸螺旋體、沙門氏菌等。采用全進全出、漏縫地面的豬場發(fā)病率較低。
 
  三、臨床癥狀:
 
  本病主要發(fā)生于生長育肥豬(6-20周齡),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急性出血型和慢性型。
 
  急性回腸炎:表現為急性出血性貧血、糞便松軟呈焦油樣。某些豬可能僅僅表現為皮膚顯著蒼白、不腹瀉,但可能突然死亡。發(fā)病豬的死亡率可達50%,而剩余豬可在短時間內恢復且體況變化不大。妊娠母豬可能流產,大部分流產發(fā)生于臨床癥狀出現后6天內。
 
  慢性回腸炎:患豬癥狀輕微,表現為同一豬欄內不時出現幾頭腹瀉的豬,糞便松軟或不成形,呈黑色、水泥樣灰色或黃色,內含未完全消化的飼料。病豬雖然采食量正常,但生長速度受到影響,因此發(fā)病豬欄內豬的體重差別很大。大部分慢性感染豬可在發(fā)病4-10周后突然恢復正常,生長速度加快,但與正常豬相比,平均增重降低6-20%,飼料轉化率降低6-25%。
 
  四、病理變化:
 
  主要病理變化在小腸末端50厘米處和結腸前三分之一處?;啬c黏膜增厚,有時呈腦回樣,橫向或縱向增生。大腸黏膜的變化類似于息肉,整個腸壁變厚、變硬。在增生的同時,有些病豬回腸黏膜出現不同程度的潰瘍,表面覆蓋有黃色、灰白色纖維素性滲出物。漿膜下層或腸系膜水腫。在急性病例可見回腸內有血凝塊或尚未完全凝固的血液,外觀似一條血腸。
 
  五、診斷:
 
  初步診斷可根據典型臨床癥狀、病理變化作出,但確診必須結合病原體的檢出。特征性癥狀是保育后期豬和生長豬慢性腹瀉,糞便稀軟、不成形,或育肥豬、后備母豬血?。惶卣餍圆∽儽憩F在回腸,特別是回腸末端20厘米處增生、壞死或出血性病變。
 
  回腸炎尚需與其他腸炎相區(qū)別,如豬痢疾,結腸炎和沙門氏菌性腸炎。豬痢疾下痢除有血液外,尚有黏液和壞死物,嚴重感染豬如不治療則有可能死亡,剖檢時病變集中于大腸;結腸炎的癥狀是腹瀉,糞便有黏液但沒有血液,病豬不死亡;沙門氏菌感染病變主要集中于盲腸和結腸,表現為潰瘍,潰瘍灶呈灰綠色。